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艺术展:人工智能助力艺术创作的新可能在6月12日的“新维艺语”2024届毕业作品展上,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学生们展示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应用人工智能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果。此次展览围绕“艺术与AI生成技术”的结合、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低碳环保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个主题,旨在探索如何通过现代科技来丰富艺术表现的维度和深度。展览期间,学校董事会的领导及特邀嘉宾与师生共同欣赏了各个展区的优秀作品。走进文创区、AIGC交互区、信息可视化区和艺术体验区等,观众能够切身体验到人工智能如何为艺术创作注入新的活力。这些展品涉及民俗文化、生态环保以及游戏化设计等领域,充分展示了学生们对新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在环境设计专业展演中,学生们以红色文化和乡村振兴为主题,重点放在了川渝地区的文化与环境改善上。通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专业知识,他们探索了一系列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及促进文化复兴的设计方案。例如,有《稻香永续丰禾嘉德——眉山市永丰村稻田农林景观》的项目,以及《渝之味——郎家村红色文化主题餐饮空间设计》等,均展现了如何利用设计力量助力乡村发展。此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展品则紧扣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包括职场生活、家庭教育及低碳信息传播。他们通过创新设计,重新诠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羌族刺绣、丹寨苗族的蜡染等,以引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保护。诸如“热浪之舞”、自贡剪纸、川剧文化等作品都以其独特的视觉表现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产品设计专业的作品则重点关注情感关怀和生态发展的主题,利用先进的材料再生利用和交互装置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产品。例如,《无人驾驶高速路充电车》展示了无人驾驶和自动化管理的前沿应用,受到了极大关注。而《基于美育教育的茶渣材料创新产品设计》以及《老年智能温控加热药盒》等生活类产品更是体现了设计与人文关怀的结合。现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舞蹈表演专业的毕业生们同样不遑多让,展示了自编自导的微电影、纪录片和精彩舞蹈,吸引了许多师生驻足观看。这些作品无论是在拍摄手法还是艺术表现上都展现了卓越的创造力,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学院院长胡绍中在开幕式上表示,学校正在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推动专业数字化转型,旨在培养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高水平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他期待学生们继续保持探索的勇气,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出更多打动人心的杰出作品。此外,展览共展出了来自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设计、舞蹈表演、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多个专业的300余件优秀作品,展演将持续到6月23日。这一切都在展示着新一代艺术家如何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开创出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